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发改委>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规划计划

铜鼓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访问量:

​—2020年 524日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黄德业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我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真抓实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5.2亿元,增长6.8%;完成财政总收入7.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提至8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4%;全县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13.9亿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949元和11100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发展平稳增长

2019年,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全年共完成粮油种植面积11.38万亩,总产量4.88万吨。全县共出栏生猪32003头,同比减少23.05%;出栏肉牛965头,同比增长1.58%;出栏肉羊42800头,同比增长0.26%;出笼家禽795800羽,同比增长2.22%;蜂蜜产量241吨,蛋品产量1100吨,肉类总产量4559吨;全县水产品产量7120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和传统优势产业特点,重点扶持发展优质稻、果蔬、茶叶、中药材、竹笋等产业,全面推进有机农业“111125”工程,着力加快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建设。全县有机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共培育生态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21个,完成有机基地认证(含有机转换)面积55万亩,有机认证品种41个。2019年果蔬种植面积2.6万亩,同比增长4.1%;中药材(黄栀子、黄精、迷迭香等)种植面积2.17万亩,同比持平,新增种植500亩基地2个,新增种植1000亩基地2个,新增中药材种植主体81个;春茶可采摘面积9.67万亩,同比增长7.0%,产量约1478吨,产值28350万元,分别增长5.7%和14%;建立富硒基地面积10800亩。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良好,在工商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485家、家庭农场112家。现有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7家,市级示范社10家;省级家庭农场9家、市级家庭农场6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相比去年新增2家。休闲农业成效显著,古桥村成功申报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我们农庄成功申报江西省四星级农家乐,全县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农业企业和乡村旅游点72家,休闲农庄12家,农家乐46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2019年铜鼓县共有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业企业17家,有机认证(含转换)基地面积达到55万亩,认证的品种41个。“万象优982”有机稻米获全国第二届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铜鼓县荣获“金农奖2019中国宁红茶之乡”、“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荣誉称号。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2018年0.6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省市考核验收,2019年按照EPC模式招标落实一标6个乡镇(港口、棋坪、高桥、温泉、永宁、排埠)33个行政村170多个自然村建设面积1万亩,于2019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全面铺开,各项目已按设计规范施工要求有序推进。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幅1.2%;完成营业收入29.32亿元,同比增长4.1%;完成利润1.42亿元。产业升级加速推进,积极培育骨干企业,仁和制药等7家重点龙头企业技改升级如期完成;新增规上企业7家,有4家企业退出规上,全县规上企业达34家。大力实施“腾笼换鸟”行动,全面梳理园区企业,确定了 9家 “腾笼换鸟”企业(虹大、正宏、华砖、湘格、荣昌、骏智、权发、鹏创、益海),共涉及438亩土地和2万多平方米厂房。截止12月底,成功置换权发高科、鹏创科技和益海科技的闲置土地83.4亩,在益海科技闲置用地上引进了一家医疗器械企业,可孵化20多个批文的医疗器械项目,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出台了退城入园方案和扶持政策,目前已有江桥公司正式启动退城入园,有色冶化等3家企业也正在酝酿退城入园。启动了永宁科技、尚朋电子“两化融合”贯标。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成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研发机构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占比为64%,居全省第2位;据刚出版的《江西省县域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18》显示,我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全省第13位,比上年的30位跃升了17位;高新技术企业12家,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的企业达20家;新增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家成功申报小巨人企业1家。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乾洋食品年产4万吨植脂末项目、天怡建科年产30万平米铝模板项目、康隆莱健年产600吨白藜芦醇项目均已建成投产,以上项目累计投资达4.5亿,将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3亿,年纳税3500万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已开通县城往返园区公交线路;投资约140万元的园区自来水应急中转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800万的污水厂改造扩建项目正在施工建设;总投资约400万的竹产业园区内道路已完成了规划图纸设计;采用市场化招商的方式启动了总投资7000万的园区综合商务中心大楼项目的招商。

第三产业快速推进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以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加速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2亿元,分别增长24.5%和28%。一是旅游供给体系显成效,推进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中心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景区业态,成功指导天柱峰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出台《铜鼓县加快推进旅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二是旅游规划发展有突破,策划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主题空间、秋收起义庆祝地提升等项目方案,着力谋划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三是旅游基础设施趋完善,宾馆及星级酒店食宿条件逐步改善,全县床位突破4700张,特色民宿建成5家,旅游服务集散中心主体竣工,新增旅游公交线路1条和公交13辆,新建旅游厕所29座。四是旅游宣传营销有亮点。成功承办全省旅发大会、江西首届森林旅游节(铜鼓天柱峰)分会场、第十三届月亮文化旅游节铜鼓分会场等大型活动;制作全域旅游手绘地图;创作歌曲《我到铜鼓来寻你》并拍摄旅游形象宣传片。商贸服务业稳步发展,出台了《铜鼓县进一步激发商贸消费潜力促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铜府办发〔2019〕19号文件,成立了铜鼓县促进商贸消费升级工作领导小组,成功举办了客家开茶节、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江西铜鼓鼓舞东方国际音乐节和“信用让消费更放心”年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商贸消费潜力。抓好商贸流通市场基础建设,铜鼓县世贸广场商业综合体第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运营,运营状态良好,正在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干鲜果市场已关停拟进行转型升级;华贸中央新农贸市场已开始正式营业;大塅镇农贸市场新建项目已通过市级验收投入营业;今年筹措资金400万余元对赣湘边贸大市场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改造,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市场正常营业。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

城乡环境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一是县城品质稳步提升,扎实推进提升城市功能三年行动及重大项目建设,聘请了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对坪田路口改造工程、二中桥至城南路连接路段等8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让百姓出行更方便;完成城南中路屏风山至迎宾大道接口3.5公里道路白改黑改造项目、定江西路的改造对城区可做临时停车场的地块进行平整改造,建设7个临时停车场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在城区设2条线路城市公交线路,引进共享单车600辆,提高百姓出行效率。扎实推进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已完成投资1500余万元,新增管道长度20.5公里。二是乡村环境更加秀美以全省美丽宜居试点县创建为抓手,按照一般村实施“七改三网”、特色亮点村打造“一村一品”、旅游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分类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在全县启动创建美丽宜居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庄40个、宜居庭院1200个。全县“七改三网”建设进度达95.85%,排名全市第一。三都镇坳下自然村、棋坪镇渡塅自然村获评全市秀美乡村建设“最美村庄”。三是城乡交通更加便利统筹推进路网建设,着力打通交通“主动脉”、畅通“微血管”。加快推进铜棋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10个。投资6300万余元,实施危桥改造项目23个。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200多公里,25户以上自然村实现水泥路全覆盖。

跑项争资成效明显

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做好跑项争资和招商引资工作。全年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2.4亿元,其中涉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6个。成功争取铜鼓县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和铜鼓县三都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8亿元项目收益债。新签约厚德模具、银山竹业等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12.6亿元,其中亿元项目9个。成功争取国家发改委生态补偿试点县,全省仅5个。率先在全省签订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并获补偿资金2400万元。实施省市大中型项目30个,总投资134.2亿。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申报长江经济带项目,涉及生态保护、林相改造等方面,共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4.08亿元,其中生态公益型林场林相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项目已基本完成。把握政策机遇,包装、收集、储备了修河上游流域生态治理工程、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和铜鼓县大塅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等27个项目,总投资约29.49亿元。

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全年教育、社保、医疗、卫生、就业等民生支出达15.2亿元、增长11.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9%,占比创历史新高。就业质量大力提升,先后开展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等专场招聘会共11场,入场企业75余家,提供就业岗位3600余个,入场人员1.4万人次,签订就业意向1940人。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形式安排128名就业困难人员,基于去年基础上现共有466名公益性岗位人员。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180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66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768人,其中省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563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加强,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任务25000人,完成25960人,在职参保人数任务16600人,完成17549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人数任务5960人,完成6057人,在职参保人数任务3950人,完成4019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8411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9870.63万元。代发财政补贴40.59万元。2019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6487人。城乡居保养老金发放人数为13177人,发放金额为2072.73万元。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60元/月和395元/月,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587万元,惠及城乡低保对象3756户6184人;特困人员供养资金648万元,惠及城乡特困人员594人;孤儿基本生活费21.3万元、精简退职救济金13.87万元。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37.7万元。实施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76.595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677人次。全力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救助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人员258人次,护送返乡7人、送院治疗6人次、安置1人,发放救助资金27.35万元。规范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发放管理工作,共认定1985人,发放补贴资金155.691万元。教育事业均衡发展2019年中小学校累计投入校建资金1.13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3所,建设项目19个,新建校舍面积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体育运动场面积4.5万平方米。通过人才引进、三定向师范生、省统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等多渠道引进招聘教师100余名,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筹集849万元在宜春市率先建设完成教育城域网,获评全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县”。医疗事业蓬勃发展,县人民医院空间拓展、县妇幼保健院新办公区域提升等项目先后规划建设,妇幼保健院住院部服务大楼主体工程已竣工,总投资2925万元的中医院医技大楼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三都卫生院、永宁卫生院和带溪卫生院新院区已正式使用,棋坪卫生院新院区也正在筹建。在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高端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引进中。养老服务创新卓见成效。敬老院综合保障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投入900余万元新扩建、维修改造乡镇敬老院硬件设施,打造“三园两栏一水”庭院环境,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具有山区特色的居住场所。积极向省厅争取2019年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100万元支持,7月份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全县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工作,打造了“集中照护、医养融合”的康复模式。农村幸福食堂建设运营初见成效,建成幸福食堂34个。殡葬改革稳妥推进,县殡仪馆和公墓山主体工程已完工,火化设备调试完毕,公墓穴位建成500穴,道路及配套设施工程已建设完成。乡镇(场)已建立35座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共计建设墓穴5320穴,实现了全县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并均已实现入园安葬。同时加紧研究出台了《铜鼓县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三沿六区” 散埋乱葬整治行动,全面落实了5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脱贫攻坚成效凸显,深入推进“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行动,12个深度贫困村顺利退出,完成脱贫265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4%,脱贫长效机制逐渐完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共建设安置点75个,搬迁贫困户1536户。后续帮扶“五个一”举措全面推进,推荐就业1320人,成立服务机构50个,技能培训1500余人次,落实公益性岗位860人。核定全县享受中、高职“雨露计划”489人,补助资金共计115.96万元。“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加快推进“一次办好,一次不跑”“一窗受理”“一链办理”等改革,梳理“一次办好”事项559项,“一次不跑”事项142项。推动“赣服通”县级分厅提前上线运行,实现“掌上办”服务事项103项。积极开展政务服务帮(代)办,建强县乡村三级“帮(代)办”队伍,完成导办服务2300余次,各类帮(代)办服务1341件。环境保护成果斐然,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拆除小水电站5座,依法关闭取缔“散乱污”企业8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是全省5个达到100%的县级城市之一。国考、省考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质量综合指标排名全省第1,港口水站获评全市唯一全国“最美水站”。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面推行“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合理诉求化解率达100%。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2起和恶势力团伙案件1起,在全市率先完成线索清零目标。荣获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县。2019年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9.5%,排名全省第2。

总体上看,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缺乏大项目、好项目支撑。二是债务风险仍然较大,财政收支矛盾亟待化解。三是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脱贫攻坚压力大、任务重。四是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五是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营商环境还不够优化,作风建设任重道远。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0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同志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按照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部署,大力弘扬秋收起义精神,放大全省旅发大会效应,敢于创新、敢于争先、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坚持生态立县、依法治县、精品强县、创新活县、实干兴县总体策略,以学习教育赋能干部,以科技艺术赋能新产业新经济,以营商环境优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以苏区干部好作风赋能基层基础,集中优势兵力做美城区、做强园区,持之以恒做旺景区、做实有机农业示范区,奋力打造“学习强县”“乡村公园县”“美丽经济示范县”,力争五年内实现城区人口、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旅游综合收入“四个倍增”,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县“两山”转化的精巧美发展新路子,举全县之力建设风光多姿多彩、人文多才多艺、新发展理念落地落实的多彩多艺新铜鼓,为宜春建成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作出铜鼓应有贡献,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计划任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发展基础,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升级

农业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为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全域有机农业2020年“111125”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发展我县五大农业主导产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2万吨以上。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程序,确保土地流转率达到60%。鼓励发展高效农业,力争有机认证(转换)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有机认证品种达到50个,新增富硒农业基地面积4000亩、蔬菜水果种植面积2万亩,完成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万亩。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创新组织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服务水平。加大省级有机农业示范园招引力度,力争入园企业达到30家。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政策体系,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围绕完善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设计,探索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等,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办法路径。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和宣传推介,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引导和鼓励有稳定务农意愿和经营能力的农户创办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持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人以上,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培训任务。

工业方面:强化招大引强、退城入园、腾笼换鸟、技改扩能,努力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推动新兴产业倍增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经济新动能快速壮大,促进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一是实施招大引强工程,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重点盯引中国500强、央企、中国民企500强、行业100强等大企业,大力推进央企入铜、民企入铜、外企入铜。开展集群式“满园扩园”行动,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10个,10-20亿元项目1-2个。二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抓谋划、抢开工、促在建、重投产流程管理,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突出技改升级,推进5-1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突出动能转换,推进5-10个新经济新动能项目;突出创新驱动,积极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项目5-10个,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三是培育壮大优质企业,重点培育生态+大健康”、生物医药、竹精深加工、有机食品大主导产业,集中力量支持仁和、民济、江桥、腾达、华裕、荣通等龙头企业倍增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多元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资本化运作,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四是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实施两化融合,强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加快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优势传统产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带动产品提质、产能释放。统筹推进数字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建设新一代通信网(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实施一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移动物联网+等试点示范工程。五是推进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园区“提质扩容”行动,启动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抓好4万㎡标准化厂房建设,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道路、供电网络、给水管网、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规划建设园区综合商务中心大楼,完善金融、超市、餐饮、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企业的生产、生活、生根问题,促进产城融合。强化依法用地、节约用地,鼓励园外企业“退城入园”,推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探索形成特色鲜明、量化入园的指标体系。加快清理低效闲置用地用房,积极消化批而未用土地。加快工业园扩区调区“两长”小区整合优化,提升改造一批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运用融资和科技扶持等手段,扶大扶强一批企业,如尚朋电子、乾洋食品、厚德模具、康隆莱健等。通过腾笼换鸟的办法,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企业,清理一批“僵尸企业”,如华钻科技、虹大电力、正宏包装等。

第三产业方面一是出台铜鼓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增强旅游发展动力,实现品牌创建与要素配套建设,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着力发展优质旅游、推进全域旅游,为铜鼓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通过打造旅游产业精品,完善旅游产业融合,保障旅游服务要素,健全旅游形象营销推广机制,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凭借组织引导与政策倾斜,推动《铜鼓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尽快落地。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全县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旅游市场繁荣活跃,旅游产业主要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二是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深度融合。立足铜鼓红色、绿色及客家文化底蕴,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围绕“红色旅游”创特色、补短板,全力抓好“十个一”工程: 编辑出版一本《铜鼓革命故事集》、创作一幅《毛委员在铜鼓》的油画、拍摄一部《秋收起义在铜鼓》或《红旗漫卷湘鄂赣》的电影、创作一首铜鼓红色旅游歌曲、设计一个红色旅游形象IP、举办一次以铜鼓红色、绿色、古色为主题的全国摄影大赛、推出一桌铜鼓八大寨九大碗客家菜系、培训一批金牌导游、创建一个智慧旅游平台、创作编排一台红色客家山歌戏。三是打造秋收起义主题公园和主题街区。力争将西湖公园、西湖广场划拨给秋收起义庆祝馆进行统一打造、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将“西湖公园”更名为“秋收起义主题公园”,“西湖广场”更名为“秋收起义广场”, 请专业团队进行策划、设计,在公园内布置秋收起义浮雕,增加秋收起义走出去的将帅塑像、秋收起义松树炮台、秋收起义场景布置和红色VR体验项目,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区。同时,在秋收起义广场设置红色电影播放、红色歌曲演唱、红色演艺、红色文创、红色餐饮等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做旺人气,打造夜游经济。四是强化湘赣边区域合作交流。加强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强化红色文化旅游信息对接,深化区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打造区域旅游线路。策划“穿越湘赣边  重走秋收路”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提升“重上井冈山”旅游线路;同时,充分利用区域内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人文旅游、民俗旅游等资源,开发综合型、市场型旅游线路,实现多业态的深度融合。构建区域交通网络。加强区域交通的互联对接,开通长沙、南昌、宜春、萍乡等地的景区直通车,增加县内公交通往景区班次。五是共建智慧旅游平台。将我县红色景点资源信息,纳入湘赣边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并实现在线预订功能。整合区域营销优势。积极组织参加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成员举办的红色节会活动,加强在市场拓展、资源推介、节会展演等方面的交流与对接,开拓客源市场,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六是增强商贸流通管理,推进世贸广场商业综合体二期工程建设,协调规范华贸中央新农贸市场良性经营,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出台指导意见,编制规划区域等。七是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以制度为标准,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电商理念,帮助百姓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提高生活水平,培养电商人才,组织电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全力抓好投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对接好“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赣西经济转型发展、全省生态文明试验区、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等发展战略,深化湘赣边界区域开放合作,力争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争取、精品旅游线路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工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规划、项目、资金、政策上争取支持。坚持以“生态+大健康”产业为导向,按照“横向扩围、纵向延伸”的发展路径,引导关联度高、配套性强的项目集聚。发展大健康,做响铜鼓长寿之乡品牌,大力发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健康咨询等健康产业。发展大科技,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办公室,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商经济、数字经济、城市虚拟经济,吸引更多企业总部落户铜鼓。以省级产业园为平台,启动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引进一批新材料、新技术“专精特新”项目。主攻在谈重点项目,继续加大对智能购物车项目、宠物喂养机项目、园丰一号防草布项目、压缩重组木项目等一批投资意向大、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多企业跟踪联系,主动跟进,积极介入,力争意向性项目早日签约。选择以竹产业、生态旅游、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为主的项目进行招商,加大对福建、浙江、广东、湖南等地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铜鼓县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中心城区改造与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等4个PPP项目建设。落实各重大项目特别是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严格实施项目进度考核制,狠抓工程建设进度。

(三)补齐城市短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从规划上着眼,做美城区,聘请国内高端前沿的知名专家,立足全省、全国来规划定位,展现铜鼓“城中有山”“山中有河”的独特魅力,把县城作为第一景区来打造。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建设城南西大道(新公安局—火车站)、环温泉湖景观路;城区新建停车场及公厕;铜鼓老桥改造成廊桥;凤凰山棚改安置房、教育园区建设(秋收起义干部学院、铜鼓中学高中部);四小、温泉九年一贯制学校、儿童医院等项目建设。加大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力度,将城区背街小巷清扫、清运纳入环卫工作范畴,实行县城区环境卫生治理不留死角。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垃圾转运站、公厕改造提升力度。全力推进城区背街小巷修复改造工作;进一步做好城区停车场建设工作,以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严格把控城区居民小区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落实好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污泥处理项目,重点抓好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认真做好老城区雨水管网的改造工作,努力提高我县城区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率,达到和超过环保要求;努力推进城区绿地美化、彩化工作,推动实施城区绿地提质改造工程,调整绿化布局,更换老化树种,增加彩叶树种,提高鲜花栽种比例。努力推动城区亮化工程,对已建成的绿地统一进行亮化设计改造提升,使城市亮起来。推动实施路灯改造工程,提高定江路、城南路、城北路等主干道路灯亮度,抓好背街小巷路灯延伸工作,在改善城市夜间照明的同时,着力提升和美化城市夜景,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休闲需要。稳妥推进绿色殡葬改革,督促新公墓山尽快建成并正式运营,着手开展好龟山墓园的搬迁工作,加快全县农村公墓建设步伐,力争尽早投入使用。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巩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创建成果为抓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争取到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县基础上,按试点方案要求积极推进各项试点任务,努力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打造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生态产业发展等生态补偿工作样板。全力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防御战三大战役。保持空气质量全市第一,力争进入全省前十名。全力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深入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计划完成农村综合整治项目15个,确保我县农村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争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国家公园,实现生态经济化、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以汤里、天柱峰景区为龙头,延伸至景点群落,打造茶山红豆杉森林康养小镇,上泗坊森林科普基地,推动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文化+康养的建设格局。开展生态文明特色课题研究,研讨论证铜鼓生态文明建设布局和特色工作,形成多规合一,实现符合铜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五)加大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坚持守住底线,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健全覆盖城乡、普惠可及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抓好民生保障。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扶持群众创业就业,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抓紧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大力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精准开展就业扶贫培训工作,实施好就业扶贫工程,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强化基础民生保障,全面实施养老服务提质、社会救助提速、社区治理提效、专项服务提档四大行动。推行失能老人集中照护全覆盖工作,打造全国样板。严控严管,保障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四项安全。开展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推进葛藤坳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实施饮水工程建设,梯次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进一步夯实稳定脱贫、稳步发展的基础,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一人不少、一户不落、一村不漏”,全面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二是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和谐发展。优化调整城区教育网点布局,新建城中、城西幼儿园2所幼儿园及扩建城东幼儿园,新增城区公办幼儿学位720个;新建第四小学,新增城区小学学位1620个,启动易地新建铜鼓中学高中部、职业中专项目。继续实施好一小、三都中学改扩建、排埠中心幼儿园、棋坪中心幼儿园等建设项目。逐步打造铜鼓一小、铜鼓二小成为真正的智慧校园。全面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县域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提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抓好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抓好大操场400米田径运动场改造和自行车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以健康扶贫为统揽,以医改为动力,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助推,着力抓好健康铜鼓平台建设、医共体建设、健康服务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大病养护中心五项工作。持续落实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完善城市公交,新建候车亭、标识牌等附属设施,新建停车场,解决群众“停车难”“出行难”问题。加快完善全县路网升级改造工程,全力推进咸宜吉铁路途径铜鼓并设站,加快宜铜高速向北延伸至湖北通城项目落地,推动浩吉铁路开通客运并在铜鼓设立客运站。三是继续深化各个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农业农村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民主法制领域等一系列改革重点领域,全力抓好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法治铜鼓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抓好“雪亮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完成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系列改革措施,以新理念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担当实干,为推动铜鼓高质量发展,创造铜鼓更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