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发改委>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规划计划

关于宜春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访问量:

​  一、2019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同志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打造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大力推进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下同)7.6%;财政总收入增长4.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外贸出口增长16.3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9%。

  (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统筹推进三群两谷一带建设,落实减税降费等系列降成本优环境政策措施,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一是工业转型步伐加快。积极推进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4户,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5家,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5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9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0家、入选全省民营制造业百强企业27家。高安绿色光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国家绿色光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樟树江西阳光安全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全国质量标杆企业。举办中国(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高峰论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专场技术对接会等活动,宜春经开区合众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工建设,上高魅动电子产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花炮、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大健康、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编制实施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健康制造业、医疗服务、健康旅游、健康农业、养生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六大专项行动,中国药都樟树岐黄小镇投入使用,国际硒温泉康疗中心、同济明月山国际健康医学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举办首届华为宜春城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暨宜春大数据产业园开园活动,宜阳新区宜春大数据产业园正式开园,入驻企业69赣西云数据中心、宜春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上线运行。二是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市粮食种植面积960.2万亩、总产434.95万吨,保持稳中有增;积极促进生猪生产,全市生猪生产止跌回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称号。富硒、中药材种植双百万亩基地工程深入推进,召开好硒在宜春硒养大会,宜春市成为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被国际硒养大会科学委员会授予世界硒养之都,新增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36万亩;成功举办樟树第50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32.7万亩,袁州区慈化镇中药材产业强镇项目被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1003个,宜春大米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袁州区中州米业有限公司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三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全市新增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2家。成功承办了2019年全省旅发大会,新增万载古城、宜阳新区蜂窝农场等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荣获“2019年十一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温汤镇评为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明月山体育旅游风景区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大型宜春采茶戏《月照山乡》入围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复评项目,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在全国上映。民航产业加快发展,新开通了天津至宜春至珠海航线,明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7.79万人次,增长21.6%,平均客座率85.4%,其中明月山机场进出港44.14万人次,增长35.3%,进出港占比56.7%。物流品牌领跑全省,全市共有A级物流企业38家,4A级企业35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樟树五洲医药营销有限公司评为全国智慧物流配送示范企业,宜春经济开发区物流园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二)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载体,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项目储备不断充实。全市谋划储备2020年建设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665个,总投资4069亿元。二是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制定实施《宜春市2019项目攻坚年行动方案》,开展八大攻坚行动。实施省大中型项目331个,省市县三级联动项目270个,省重点工程项目31个。550个亿元以上项目进行清单管理,落实重大项目总巡查、总督查、总协调制度,开展了9次督查,一次回头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市550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0.3亿元,武宜深高铁咸宜吉(井)段、G220万载至袁州段改建工程、G320上高墨山至万载段改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有效开展,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教体新区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明月山机场站坪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昌吉赣客专宜春段、浩吉铁路宜春段建成通车,高安通瑞新能源、上高格林德能源等重大项目部分投产,赣江龙头山水电站枢纽工程并网发电。三是项目服务持续优化。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落实项目包保责任领导,召开了3次重大项目问题协调会,帮助125个项目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指导、帮助项目建设单位开展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全市发改系统累计争取上级无偿资金20.72亿元,比2018年增加5.21亿元,增长33.59%,其中重大水利工程、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一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获得资金分别占全省的65.3%52.7%42.7%21.47%。国家发改委批复全市企业债券4只,占全省1/2,累计额度40亿元,市发投集团在香港发行债券3亿美元。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获得2020年提前批次新增政府专项债券额度44.57亿元。

  (三)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增强。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大创新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大力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上高、万载工业园区扩区调区获省政府批准,《宜春市多措并举清理低效闲置土地》在全省开发区推进会上印发。认真落实降成本、优环境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坚决杜绝地条钢死灰复燃新增钢铁产能现象,关闭煤矿10处,退出产能48万吨,关闭非煤矿山9家,注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38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推行一窗式综合受理,落实一次不跑、一次办好制度,探索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工作试点。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政府失信、金融失信、电子商务失信专项治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统一开放、公平透明、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综合行政执法、绿色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实施价费改革,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等政策,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二是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加大开放力度。开展招大引强百日千亿攻坚战活动,积极参与第二届世界赣商大会、赣深赣港经贸合作交流会,实施三请三回活动,引进了清陶能源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宝泽服装创意产业园、邦泰生物等项目开工。推广全国通关一体化提前申报模式,促进通关便利化,出口通关时效显著提升。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战,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进福民顺科技等一批出口型项目,扩大本地自营出口,外贸出口实现稳中提质。三是创新发展能力日益增强。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承办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中国有色金属协会行业科技奖励评审会,组建了全省首个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筹建宜春市大数据产业研究院、5G联合创新江西(宜春)开放实验室,南氏锂电低品位锂云母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获得突破,全市5项科技成果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宜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高安市荣获省政府提高自主创新竞争力工作集体三等奖,江西红品创新设计中心在丰城建成开园,靖安工业园区等3家单位获批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宜春学院互联网+中医药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平台获批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全市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累计达到26个,总数和新增数均居全省第二。

  (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围绕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积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全力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区。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的若干意见》《宜万经济走廊规划》等政策规划,袁州古城、教体新区等项目开工建设,设立锦源新区,启动赣湘边区域合作宜春产业园规划建设,已向国务院申报万载撤县设区,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及宜春城区三阳至新田段工程开工,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五组团、双十字、一环城中心城市新格局加速构建。二是主动融入国家、省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赣西转型发展等重大战略,宜春市列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观察员城市。实施《宜春市融入大南昌都市圈行动方案》,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推动丰城、樟树、高安、奉新、靖安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推进袁州、樟树等原中央苏区建设,谋划推进赣湘鄂苏区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做好考核评估工作。实施《宜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清理垃圾、塘沟、废弃物,改美庭院、改好习惯,长效管护村庄环境三清两改一管护为重点,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成新农村点3498个、秀美乡村示范线12。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饮水巩固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五)强化环境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推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一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制定实施《宜春市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方案》等政策,建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项目库,完善全市长江经济带工作机制。开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十大攻坚行动,推进落实攻坚行动30项重点任务和134项目标任务,梳理排查全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416个,整改完成344个,丰城市华宏工业燃料油有限公司随意倾倒、掩埋危险废物问题整改到位并销号。探索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新模式新机制,形成《宜春市中心城区污水治理改善袁河水质案例》等经验成果。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进林长制,构建以行政村林长、监管员、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实施绿化美化行动,全市封山育林14.43万亩,完成明月山至铜鼓汤里温泉沿线、昌吉赣高铁宜春段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4.1万亩。实施河长制,开展清河行动”“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治行动以及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治行动,扎实做好问题整改。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连续七年被评为全省耕地保护成效显著设区市实施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宜春入围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宜春中心城区PM2.5PM10平均浓度稳步下降,10个县市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全市河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三是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建设,奉新县、宜丰县成功创新中国成立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铜鼓县入选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并成功创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铜鼓红豆杉博物馆等3个生态文明示范基地获省里批复。生态文明试点取得新成效,出台实施《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生态+大健康产业试点积极推进,《两山理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宜春市生态+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研究》出版发行,宜春市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全省生态文明试验区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并列为2019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四是节能减排再创佳绩。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强化节能宣传,2018年宜春市节能双控考核被省里评为最高一级超额完成等级。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织牢民生保障网,补齐民生短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一是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接续开展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攻势,做好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举一反三整改工作。制定《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实施意见》,推广返贫保险试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探索建立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十大扶贫工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3.14万贫困人口脱贫、年初确定的26个深度贫困村摘帽退出目标,贫困发生率降至0.16%二是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力保障民生领域和重点项目支出需求,实施棚户区改造,启动三限房建设,全市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80%。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出台宜春市高血压糖尿病用药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将尘肺病纳入II类门诊特殊慢性病范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分别提高至60%65%,全面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封顶线,其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实行一站式结算,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各险种参保人数稳步上升。开展价格监测,完成市级冻猪肉储备收储,制定元旦、春节期间储备肉投放计划,做好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三是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推进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市体育公园、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市人民医院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市本级中医院建设积极推进,丰城市纳入全省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市。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126所,新增学位4.4万个,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丰城市获评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成功举办2019年中国宜春国际农耕健身邀请赛暨第八届全国农耕健身大赛、赣湘鄂篮球邀请赛等赛事,开展万人健步走暨跑捡行等大型群体活动,竞技体育取得新成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实施项目1293个,完成投资808亿元。积极开展创文护卫工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稳步推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暗访考核。持续推行房票制度,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谋划推进三限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开工。出台实施宜春市促进就业20条政策措施,开展全省首届创领美好创业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全市创业引领者专项活动暨第二届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做好退役转业军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等人员就业工作,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4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28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做好金融、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等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健全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督检执法,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治行动,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气象、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预警监测,全力做好防汛抗灾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检查,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强化民兵基层建设,落实优抚政策,做好拥军优属和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打造平安宜春。

  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结果。

  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也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一是稳增长压力增大。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国内转型发展等宏观形势影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受资源、环保等因素影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支柱产业较弱,产业集聚度较低,支撑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大产业、大项目不多,发展后劲不强。二是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中高端产品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尚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重大创新平台缺乏,创新型高端人才不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压力大、任务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现象依然存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城市交通等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提标扩面还需进一步推进。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2020年计划(草案)和工作初步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建设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5%左右,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出口实现稳中提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力争更好结果。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2020年,在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六稳”工作,全力稳定经济增长。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完善援企稳岗政策,积极促进就业。落实创业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做好贫困人口、军队退役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7万人。二是加强监测监管,稳定金融市场。落实国家货币政策,加强政银企对接,促进产融合作,引导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加强对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研判,强化对小额贷款、担保平台、民间融资机构、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监管防控,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和处置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促进开放发展,稳定外贸外资。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新引进一批总投资50亿元和20亿元以上项目,力争引进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个。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加大捷和电机、裕盛鞋业、博鹰箱包等出口重点企业监测预警,做好出口企业帮扶,引进一批生产型出口龙头企业或行业内知名贸易公司,稳定外贸出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推进高安八景铁路口岸项目建设,争取开通宜春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打造赣西重要物流集散地。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发展,争取成为国家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地区。四是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巩固“百日攻坚”行动成果,实施665个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计划完成年度投资约1200亿元,突出抓好388个投资亿元以上省大中型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年度投资892亿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科学组织施工,加快项目时序建设进度,做好项目复工后的建设用工、材料供应等工作;加快完善新开工项目建设条件,力争后续新开工建设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加快G220万载至袁州段改建工程、G320上高墨山至万载段改建工程、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靖安至奉新至高安至樟树高速公路,推进沪昆高速昌金段“四改八”工程和宜春环城高速东线工程前期工作。紧扣“十四五”规划编制,抓紧研究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笼子”。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加强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应急能力建设、城乡冷链物流、新型基础设施等项目的谋划储备。强化项目服务管理,实施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完善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包保领导责任制,协调落实项目建设条件,争取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强化部门协调,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做好项目入库统计工作;落实重大项目总巡查、总督查、总协调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扎实推进跑项争资工作,对接国家政策支持方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五是挖掘消费需求,夯实稳增长基础。提升商贸综合体品质,推进专业市场发展。抓住5G发展机遇,提高信息消费水平。启动市级电商直播平台建设,推动商贸综合体开展线上线下一体服务,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扩大消费市场。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谋划推进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实施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展会经济,精心筹办第十四届月亮文化旅游节、汽车展销会,争取承办第三届赣菜美食节。健全消费政策体系,以中心城区为试点,打造休闲购物、健康养生、文体娱乐示范街区,发展夜间经济。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抓好疫情后企业复工复产。落实省、市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系列政策举措,加大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帮扶支持力度,保障企业融资、用工、用电和原材料供应,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企业加快恢复产能,减少损失。对接国家政策,梳理上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二是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持续推进三群两谷一带产业工程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做大龙头,做优存量,在碳酸锂及锂矿加工生产、锂电池关键材料生产、锂电池生产、锂电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做大做强。继续抓好宜春经开区合众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恩捷新材料、紫宸科技等企业增资扩股,举办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展览会,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延伸壮大产业链条,做大增量,打造千亿产业,建设宜春锂谷。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实施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和袁州一谷一城一港计划,支持济民可信、仁和药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古代经典名方研究,推进道地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制造、中医药健康旅游、药品流通等领域发展,办好樟树全国药交会,建设宜春药谷。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八大行动,建设宜阳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樟树智慧医药物流产业园、丰城智慧教育产业园、高安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依托赣西云数据中心和云上宜春大数据平台,抓好大数据运用,推进5G基站、移动物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加快农业、服务业、制造业等产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开展5G、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化提升行动,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力争建成5G基站2400个,中小企业上云数据3000家。谋划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推进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优质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持续开展工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擂台赛,力争新开工项目和新投产项目分别达到300个、200个以上。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稳定粮食生产。全面落实激励政策,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宜春大米”“奉新大米等品牌知名度。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组建硒资源开发利用中心、南方富硒研究院、硒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世界硒养之都。实施中药材种植和富硒农产品基地双百计划,确保面积均突破100万亩,力争产值分别达到50亿元、230亿元。发展设施农业,建设56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四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深入开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紧盯疫后产业、业态新变化,谋划一批宅经济”“线上经济、健康养老等新经济,创建万载古城等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发展工业设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养老、文化、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大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利用力度,促进红色、古色、绿色等文化元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打造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创建一批A级旅游景区、A级乡村旅游点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实现4A级旅游景区县(市、区)全覆盖。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做响景区品牌。发展航空产业,加快高安、靖安等地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三)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一是增强宜春中心城区综合实力。落实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的各项政策举措,统筹推进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构建完善五组团、双十字、一环城中心城市新格局。推进宜春铁路综合货场(物流中心)及配套专用线项目、袁州新城排水管网、宜春市市民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袁州医药工业园、机电产业基地发展升级,增强袁州区经济实力。实施袁州古城文化复兴工程,抓好昌黎书院、韩公文祠、灵泉池公园、大成殿广场等项目建设,打造王子巷历史文化街区、环古城文化公园。加快教体新区两路一带”“三校一院一公园等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春天立国际学校。实施《宜万经济走廊规划》,制定落实宜万经济走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新兴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奋力打造宜春经开区千亿园区。推进温汤温泉风情小镇、洪江禅意小镇建设,支持明月山争创中国最佳全域全季旅游度假区,打造国内知名的健康养生度假目的地。积极争取武宜深高铁咸宜吉(井)段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推进明月山机场二期扩建前期工作,加快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及宜春城区三阳至新田段工程建设,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优化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争取国务院批复万载县撤县设区,出台支持万载县加快发展政策。加快推进锦源新区建设,抓好赣湘边区域合作宜春产业园内道路、标准厂房、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引进项目25个、投产项目15个。推进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加快宜春大道等项目建设。做好治脏、治乱、治堵等工作,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环境。二是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抢抓国务院批复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强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等领域合作,努力走出一条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新路子。落实《宜春市融入大南昌都市圈行动方案》,推进产业融合、设施联通、机制对接和富裕美丽幸福家园共享,将靖安、奉新打造成南昌休闲旅游的后花园,丰城、樟树、高安打造成南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地。推进赣湘合作,支持袁州、万载、上高、宜丰、铜鼓等地主动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赣湘边区域合作宜春产业园。三是促进城乡一体发展。促进袁上万融合发展,推进丰樟高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靖奉宜铜绿色发展样板区建设,打造特色县域经济板块。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发展质量。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统筹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完成2500个左右自然村点的秀美乡村建设,每个县(市、区)再建1-2条秀美乡村示范线,每个乡镇建设1个秀美乡村示范点。

  (四)促进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活力。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下功夫,继续加大实体经济帮扶力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企业减负力度,去除煤炭、钢铁、烟花爆竹等行业过剩产能,稳住房地产市场,稳住企业杠杆,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赣服通市县分厅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提高一链办理一次不跑、一次办好事项的实现率。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深化价费改革,进一步落实完善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社会办医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加大养老、托幼托育、产教融合、家政服务等改革探索,以抓试点为切入口,以抓项目为依托,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继续开展开发区(园区)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和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着力在项目支撑、产业集聚、创新引领、改革推动和绿色转型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快产城融合,抓好3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探索形成特色鲜明、量化入园的指标体系。以城市信用建设为中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按照“3+N”国有企业发展架构,重构市发投集团,独立市金控集团,做大市交投集团,组建市绿色、教育、医疗3家投资公司,划入发投集团做大资产总量。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管理改革,统筹推进财税体制、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等领域改革。加快庆祝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配套设施,开展家族式”“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和宗教活动场所殡葬服务整治工作。二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改革。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实施绿水青山宜居环境提升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美丽中国宜春样板。加快推进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试点,按照一核两区总体布局,加快明月山医美健康产业园、樟树阁山中医药文旅、靖安幸福产业聚集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医疗健康养生区、医药健康食品集聚区和生态休闲康养区,力争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达15%以上。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靖安农村环境整治政府购买服务等试点,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成果。三是增强创新发展能力。落实《宜春市推进江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任务,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力争2020RD经费占GDP比重达1.5%以上。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筹建宜春产业创新中心,争取新增高端新型研发机构1-2个,国家级创新载体2个,打造一批省级研发平台,新增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宜春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

  (五)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精准帮扶十大行动和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全市剩余0.72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从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加强对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监测力度,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健全脱贫长效机制,推行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仗二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化工、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加强污染物排放排查,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抓好416个自查自纠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重拳整治乱采山体、非法取砂取石取土和占用耕地等行为,完成丰城赣江违法捕鱼、樟树宏宇能源废水超标排放等突出问题及时整改销号。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工业大气污染整治,统筹推进油路车污染治理,强化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加强禁烧禁放管理,巩固餐饮油烟整治成果,确保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以下。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入河排污口整治力度,深入开展袁河、锦河等主要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确保境内国控、省控、县界河流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加强固体(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面筑牢生态屏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三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借用还权责利相统一的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加强风险隐患识别、处置,确保完成全年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任务,不增总量、化解存量。推进PPP项目实施,鼓励企业上市,争取企业债券额度,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升级,开展债转股试点,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坚持房住不炒,建立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加强疫情分析研判,抓住重点环节,精准施策,压实责任,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经济恢复有序有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做好靖安县国家改革实验示范区工作。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宜春市老年大学新校区、宜春实验中学扩建、宜春一中扩建、华东交大理工学院(靖安校区)、樟树中医药职业学院等项目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宜春市人民医院二期、宜春市第二医院拆迁、宜春市中医院迁建等项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研究推进婴幼儿照护和医养结合服务事业发展,建立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做好健康城市试点工作。二是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一批特色文旅项目。举办农耕健身赛等文体活动,实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打造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快推进实体书店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三是加强群众生活保障。完善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生活保障、就业创业、医疗保障、教育救助、社会保险、职业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政策,统筹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工作,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发展租赁住房。完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四类对象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加强对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地区)建设。四是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加强价格监测,认真开展农产品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采报价及分析,密切关注猪肉等农产品价格走势,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阶梯供电、供气价格。加强收费管理,制定全市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重点对政府放开后的收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估。做好粮食收购、储备等工作,确保粮食安全。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弘扬好人文化,倡导文明新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基层民兵建设,做好人民防空工作,提升双拥工作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校园、交通、能源、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督管理,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法治宜春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做好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抓好应急救援智慧平台建设,健全防灾减灾、应急反恐、食品安全等社会安全体系,强化应急预警和演练,稳妥处置突发事件,做好禁毒防艾工作,打造平安宜春,构建和谐社会。

  (七)编制高质量十四五规划,绘制宜春发展宏伟蓝图。一是统筹推进规划编制。落实《宜春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压实责任,把握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深化规划前期研究。加强国际国内环境研究,准确分析研判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按照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原则,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思路举措。三是强化重大事项谋划。跟踪对接已上报的重大事项,争取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坚持开门编规划,汇众智集众力,开展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四是统筹衔接专项规划、空间规划编制。衔接全省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制定全市专项规划编制目录,启动专项规划编制。做好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三线一单编制、污染源普查等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要求做好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各位代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守初心使命,齐心协力,创新担当,克难奋进,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小康、建设赣湘鄂区域中心城市崭新篇章!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