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发改委>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规划计划

铜鼓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的报告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23年1月17日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黄德业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兴县、依法治县”发展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开展“三拼三促”抓落实活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延续稳定向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0亿元,同比增长5.3%;财政收入完成10.86亿元,同比增长1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8亿元,同比增长10.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5亿元,同比增长6%;外贸进出口增长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95元,同比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8元,同比增长7%。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着力强化政策引领把牢经济运行风向标强化政策优惠,制定出台《关于降成本增效促进市场主体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铜鼓县人民政府印发铜鼓县关于切实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铜鼓县促进文旅消费奖励办法》《铜鼓县扶持民宿业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为企业减负超3亿元。强化运行调度,坚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联席会议制度、惠企稳岗保运行周例会制度,每周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调度分析,查找短板和不足,精准分析、提出建议,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二)着力壮大工业产业,打造产业经济主引擎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3.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将我县原有10大产业链调整优化成6大产业链。成功引进厚德模具、萝趣科技等一批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江西尚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成功入选宜春市科技示范企业。芯唯雾已取得国家烟草专卖企业许可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申请省瞪羚企业1家;新增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个(通过1个)。全力抓好调区扩区工作,积极推进化工园区申报认定工作,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生物医药园正在建设;孵化园一期已交付使用;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完成验收;标准化厂房主体建设已完成;污水处理厂处道路工程预算已完成。

(三)着力发展绿色农业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2022年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1.77万亩,粮食产能4.71万吨。加大对我县双季稻示范种植补贴力度,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种植大户对粮食生产积极性,完成符合补贴要求的双季稻生产2521.44亩。成功申报2022年铜鼓县富硒农业先行示范区项目,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3万亩,富硒产业产值达15亿元。我县有机认证面积达70万亩,有机认证产品65个。全县茶园面积达10.15万亩,有机认证面积2.98万亩,欧盟标准认证面积0.12万亩。改造高山茶园2000余亩,建设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区1个。铜鼓县赣峰茶业专业合作社、江西良心号茶叶有限公司已通过富硒茶叶加工、种植认证。黄精种植面积达5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9122亩。全县建设设施蔬菜基地770亩,实现“丰富菜篮子,稳定其价格”。已创建古桥、三都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四)着力丰富服务业态,擦亮铜鼓文旅金名片2022年全县共计接待游客10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6.8%。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汤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功列入“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候选县,纳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名单、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名单。获评全省“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先行县。七星岭滑雪场、梁塅村和成缘谷分别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4A和3A级乡村旅游点。深入实施“旅游+”工程,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短板。打造了云上坪田等一批4A级乡村旅游点,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开发了茶叶、黄精、竹笋等农副土特系列产品,形成了星级酒店、精品民宿、森林木屋、星空帐篷、水上船坞等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住宿产品。按照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客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举办了冰雪嘉年华、纪念秋收起义95周年、首届月老文化旅游周等系列节庆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夯实强劲发展硬支撑全县开(竣)工重大项目115个,总投资达180.3亿元。2022年铜鼓县纳入省市大中型项目共计47个,总投资128.8亿元,2022年预计完成投资50亿元,至12月底,省大中型项目已上报完成投资37.8亿元,占年计划投资124.9%,市大中型项目已上报完成投资71.8亿元,占年计划投资143.7%。获得2022年专债资金10.05亿元。在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庆期间共发放政府消费券500万元。实施新一轮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计划,组织开展“铜鼓县第二届电商年货节活动”“双品网购节活动”“铜鼓县电商消费季活动”,带动我县30余款农副产品实现300余万元的销售额。举办了“二月二”龙抬头、“尖尾峡漂流开幕式”、“三都东浒龙虾节”等活动。大力推进全县商业体系建设,“世贸广场”的商业主体不断增加,“金街”商铺入驻率达到60%以上。推进江西供销(铜鼓)冷链物流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预计年产值1亿元。

着力统筹区域发展,奏响城乡融合交响乐将中心城区作为“第一景区”来打造,全面实施背街小巷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区河道岸线改造,统筹推进垃圾分类与减量“绿色革命”,城市功能与品质显著提升。坚持以文明城创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卫生城、森林城、园林城、双拥模范城创建。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对部分责任片区进行“回头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每月一督查一通报,城乡环卫一体化每季度一督查并通报。扎实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活动,完成24个省建点和15个市县村点建设,投入财政资金1170万元用于村庄整治建设,各乡镇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产村融合、建管同步”的要求开展美丽示范创建,打造1100个示范庭院、10个示范村庄、1个示范乡镇,串点成线,创建美丽示范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着力加快绿色发展树立生态文明新样板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排名全市第一。2021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为“轻微变好”。新增人工造林2236亩,完成退化林修复2.09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停伐面积101.9万亩,位列全省第七,全市第一。以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不断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县域“1+3”GEP核算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业碳汇工作,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订首笔千万级林业碳汇交易协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平台项目获得省基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31万专项资金支持。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画好民生幸福同心圆坚持以岗位、园位、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重点聚焦“十四五”时期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加快铜鼓中学、铜鼓中专、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四小、三幼、体育场建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儿童关爱保护机制,9个乡镇未成年人保护站建成投用。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全面铺开“党建+乐龄中心”(幸福食堂)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让每个学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市民享受更加优质的社会服务,今年高考铜鼓中学学生徐皛玥取得全省文科第一名成绩也体现了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成效。

在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下,我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持续优化、活力明显增强、民生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形势总体良好,成绩十分不易。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周期性反复风险仍然较大,全球通胀压力不减,中美战略竞争长期存在,不可控因素持续增加,原材料供应、产业链安全等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在“双碳”背景下,节能降耗要求越来越严,项目建设受到能耗约束,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此外,我县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农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还不够明显,文旅景区在省内外知名度、影响力还不够高;民生改善还有较大短板,教育、医疗、养老领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外资现汇进资增长8%,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2023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发展基础,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1.发展特色农业: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品牌影响力。一是稳定粮油产能。全面实施粮食、油料生产党政同责,狠抓我县粮食生产和油料生产,多措并举完成省市下达我县粮食和油菜生产任务,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产高效粮食生产基地。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有机水稻、茶叶、中药材、竹笋、果蔬五大主导产业,在全县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抓好寒性作物、食用菌、特种养殖、林下经济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产业;全面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大力发展生姜、魔芋、西瓜、山羊、蜜蜂、湖鸭、板栗、杨梅等传统产业。三是拓展农业功能。依托“铜鼓宁红”、“铜鼓黄精”等区域公共品牌,突出发展富硒黄精、茶叶、竹笋等三大主导产业,做优质量、做强品牌,力争富硒农产品基地达3.5万亩。积极扶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的装配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提高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自给率。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发挥电商在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的快速高效功能。

2.抓实工业强县落实我县“工业强县”各项鼓励措施,推进现有企业技改升级、做大做强。一是抓经济指标调度。紧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工业增加值和工业用电量三项指标,加强有效预警和监测,科学合理匹配统计数据,确保2023年我县各项工业经济指标位于全市中游水平。培育扶持福帝食品、康诺科技、奥郎利铭、瀚星科技等企业入规,力争202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二是抓产业转型升级出台管理办法,对化工、竹木加工等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提出要求,鼓励实施智能化设备应用、自动化改造、安全标准化升级建设,倒逼企业改进环保、安全、能耗等不达标情况。争取省市在我县多设立化工重点监测点,鼓励我县化工企业实施技改扩建行动。三是抓科技创新驱动。实施加大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培育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争取2023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力争2023年评价入库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四是抓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企业上云及深度上云,引导永宁科技、尚朋电子打造“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数字乡村创新发展。加大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3.推进文旅兴县创建文旅品牌集中全县景区资源优势,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创建。争创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编制《铜鼓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打造文旅IP。推进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柱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七星岭滑雪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组织推荐永宁镇坪田村申报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从冰雪旅游、温泉旅游、乡村旅游等方面,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知名品牌,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铜鼓文旅品牌矩阵。夯实文旅基础。抓好文旅项目建设,聚力产业项目招引,围绕“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高端精品民宿、康养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展项目招商;加快铜鼓里文化旅游街区建设,推进太阳岭开发、奎光文化创意园、文化综合提升利用等项目尽快落地。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开通旅游直通车,开设县域旅游专线公交;提升智慧文旅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景区智慧服务水平。保文旅市场安全,统筹抓好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创建平安旅游环境;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和广电安全播出,确保文旅行业安全有序。

挖掘内需潜力,稳定经济发展基本盘

1.全力以赴扩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持续开展项目大会战,铆足干劲抓项目建设和投产达效,着力解决好用地、用工等要素瓶颈制约和工业投资不足等问题,以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稳定经济增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江西省天然气管网工程万载-铜鼓支线项目、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铜鼓县智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医院医共体建设项目、智能停车项目、老旧小区改造、人民医院新建项目、铜鼓县职业中专学校建设、城区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继续落实好棚改安置房建设收尾工作;做好通城(赣鄂界)至铜鼓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积极向上衔接对我县对口支援、双向挂职、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倾斜等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全力争取国家生态补偿试点资金。 

2.多措并举促消费。继续加强财政促消费政策资金支持,在“中秋”、“十一”、“元旦”等重要节假日持续发放政府电子消费券,保持消费热度。积极组织商贸企业开展各种促消费活动。组织零售企业开展节日让利促销活动,组织餐饮企业开展“群众最喜爱门店”评选活动和“群众最喜爱美食”评选活动,组织汽车、家电销售企业开展集中促销活动等。持续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在重要节日组织开展“年货节”“网购节”“消费季”等直播带货活动,推动消费增长。积极利用展会经济,组织商贸企业参加县内外各种重要展会,强化向外推介和宣传。将冷链物流、国际商贸城、萝趣作为社零指标提升的发力点,落实落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子指标的具体目标。

3.千方百计强招引一是主攻产业链招商。研究产业发展方向,生物医药(生态+大健康)文旅、电子信息(先进设备)、(笋)竹精深加工、有机食品,数字经济(信息安全)六大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围绕重点产业上下游招商,因链施策,靶心招商,吸引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二是创新招商模式。搭建活动、会展及返乡平台招商,抓实工业园区招商,抓实“进京”“上海”“入湾”等区域招商,充分利用东方龙、中凯越大数据平台优势,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招商居间服务,“云”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和成功率。三是打造专业队伍。尽快筛选出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快谈判、快决策、快落地,真正发挥小分队作用。加强对招商干部招商专业知识培训,安排责任感和事业心强人员充实到招商一线,着力打造一支“招商铁军”。四是压实招商责任。制定具体、量化的招商任务分配方案和考核奖励办法,对重点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和乡镇(按照一类、二类划分),从项目引进、项目入统和四率等主要指标进行分类考核,激发全县上下招商引资,大干快上项目的正能量,全线出击,全民招商。

统筹城乡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1.加速提升城区品质。围绕“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总体目标,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的建设力度,补齐短板,提升品质。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十大行动,努力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重点做好已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智慧停车场、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设施一体化建设、污水管网延伸工程、乡镇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综合管廊建设等项目的建设推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尽快开工建设。按时完成棚改安置房建设,确保如期交房,并统筹做好分房、物业、社区服务等各项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继续申报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项目。

2.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抓牢防返贫监测帮扶,持续落实三线并行监测预警、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应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聚集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饮水安全、住房安全等问题,开展农村常态化监测,确保全县农户住房安全率保持100%,力争脱贫劳动力就业率80%以上。进一步推进“十四五”重点帮扶“样板村”建设,以省市重点帮扶村为切入点,用好用活省市扶持政策,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进一步推进易地搬迁后扶“样板点”建设,以“五个一”举措为抓手,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就业帮扶,推进社区“有求必应、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做到搬迁群众合理诉求“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的工作要求。提高搬迁群众社区融入感、获得感、幸福感。

3.持续优化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重点支持棋坪镇、高桥乡2个省级“示范类”美丽乡镇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3年全县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000户以上。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三清两改一管护”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四季战役,规范村庄清洁评比活动,明确美丽庭院、清洁户评比活动,发挥好“红黑榜”“积分超市”等激励机制作用,鼓励各乡镇、村设立“村庄清洁日”,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开展整洁庭院整治,按照“两清两整一美化”的要求,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农户开展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鼓励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提升农村院落人居环境美化功能。

(四)聚焦“两山”转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全域优化环境质量。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降低PM2.5、PM10浓度,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进一步完善城区生活污水管网,提升工业企业污水处理水平,严格危险废物监管,有效防控土壤污染风险。持续推进“林长制”工作,全面加强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推进县乡村三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打造全省“河长制”工作样板县。

2.全速推动低碳发展。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落实能耗“双控”政策,严控“两高”项目。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全县域光伏、清洁能源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系统推进能源、化工、建筑、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形成以绿色为底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化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创新,积极发展碳金融产品。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3.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借鉴浙江丽水“丽水山耕”的先进经验,形成独具铜鼓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如“山水铜鼓”之类的,统一对外营销各类生态产品,推进“铜鼓宁红”“铜鼓黄精”“铜鼓笋竹”等产品赋能溢价,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用好GEP核算成果、碳汇测算成果等,探索开展碳汇贷、碳汇交易、绿色银行等,实现“绿水青山”价值。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打造“南方雪村”“醉美温泉”“探险漂流”等系列网红景区,做精生态研学品牌,发展乡村民宿、中医康养等精品文旅融合产业,做旺生态产业。

(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生持续改善

1、有效保障基本民生。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因地制宜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惠企稳岗促就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56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56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开展技能培训1000人,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实施技能提升工程,促进各类群体稳就业增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和救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相适应的调整机制,稳定提升兜底保障水平。依规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全力做好孤儿救助,加强关爱儿童队伍建设。积极做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示范点建设。进一步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切实解决困难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2、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教育医疗再完善,加快推进铜鼓中学、职业中专、三幼、新县人民医院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争取到专项债券项目的铜鼓县幼儿园建设项目、铜鼓县中医院医共体分院建设项目等,对乡镇幼儿园、卫生院等条件进行提升改善。围绕养老、医疗等方面短板,积极谋划储备项目,争取各方面政策、资金支持。道路交通再提档,重点做好通城(赣鄂界)至铜鼓高速公路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保障等各项工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新修G354绕城公路、完善温泉新区道路网络,补足城区及周边交通短板。

3、构建稳定社会秩序。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防范化解政治、经济、金融、社会、意识形态等各领域风险。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基层防灾减灾智慧化管理,形成县乡村三级的防控体系,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全面摸排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着力化解火灾风险隐患。从严抓好食品药品监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力推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电信网络犯罪打击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铜鼓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方向,铜鼓美好的明天把握住我们自己手中。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建设“开放、创新、文明、和谐”新铜鼓而努力奋斗!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