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农产品信息>农产品简介

10道工序 超4亿元的茶 你喝了吗?

访问量:

关联稿件:

春分将至,万物竞发。我县的十万亩茶园迎来了春茶采摘期,3月17日清晨,永宁镇坪田村千亩茶园内,茶农们身背竹篓,手指翻飞,抢抓清明前黄金时段采摘春茶嫩芽。翠绿的茶山云雾缭绕,嫩叶凝露,一幅“人勤春早”的画卷在此展开。

“明前茶,贵如金”——茶农争分夺秒保品质

“天刚亮我们就上山了,必须赶在芽苞打开之前采摘完!”茶农戴由兰大姐一边熟练地将一芽一叶的嫩尖收入篓中,一边向记者介绍,“明前茶芽最金贵,必须和时间赛跑!”

清明前的茶芽因积累了一冬的营养,制成的茶叶香气馥郁、口感鲜爽,市场价可达每斤千元以上。为保障品质,当地采用人工精细采摘,熟练工日均采茶2斤左右,日收入超100元。

在茶园另一侧,铜鼓县仙姑泉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邱海彬正指导工人把控采摘标准:“今年气候适宜,芽头肥壮,预计鲜叶产量比去年增长5%—10%。我们计划将这批鲜叶加工成高端铜鼓宁红茶,目前已有多家外省客户预订新茶。”据其介绍,坪田村茶园近年来通过“精细化管护”提升品质,有机茶鲜叶价格较普通茶叶高出30%。



“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茶园采摘好的时候,一天下来能有几百元,在家门口务工,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村民曾齐胜连续多年参与采茶。铜鼓县农业农村水利局数据显示,全县10万亩茶园带动近万名劳动力就业,仅春茶季人均增收超3500元。永宁镇坪田村驻村书记聂峰峰表示,今年全村预计产干茶2000公斤,产值有望突破80万元,较2024年增长6.8%。



科技赋能传统工艺 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

在制茶车间,智能化生产工艺正将鲜叶转化为干茶。通过萎凋、揉捻、烘干等10道工序,茶叶品质稳定性显著提升。铜鼓县近年来大力推广“茶园管护+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模式,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超4亿元,并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等荣誉。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