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筑牢绿色生态优势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访问量:

一、基本情况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门户,辖六镇三乡四林场,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铜鼓县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8.04%,居全省第一,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绿心”;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赣西生物多样性保护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是最具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分布中国最大的南方红豆杉群落。

铜鼓县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生态产业体系,使铜鼓县逐渐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样板。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创新体制机制,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铜鼓县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及生态价值实现新机制。通过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审判模式,压实绿水青山管护机制,积极探索横向生态补偿模式,持续推进铜鼓县生态文明建设。

    先后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中国黄精之乡”、“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等荣誉称号,所辖9个乡镇全部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其中7个乡镇获得“国家生态乡镇”,22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3个。

(二)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夯实绿水青山基础

铜鼓县始终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以环境安全为底线,聚焦“八大标治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奋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优秀,水环境综合指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空气环境稳居全市第一。

(三)优化生态产业体系,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1.提升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态产品显成效

以有机农业、生态饲养、立体养殖为主导模式的农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全县建立有机白茶基地10万亩,春韵牌白茶先后夺得中茶杯等十几项殊荣。铜鼓黄精铜鼓宁红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实现我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突破。2021年,全县已完成基地有机认证(含有机转换)面积63万亩,认证品种56个,其中美标和欧盟认证标准面积1.5万亩,有机农业产值达7.56亿元。2022年1月,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赴铜鼓大塅调研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情况,对大塅镇的黄精、白茶产业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铜鼓用特色产业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引领组织农民共享收益成果,促进共同富裕。

2.构筑立体林业产业体系,富民强县成典范

围绕和谐、生态、富裕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了生态林业体系。全县有林地面积13.87万公顷,“十三五”期间,铜鼓县积极发展立体林业,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同时大力推进森林旅游产业,全县4个生态公益型林场向旅游景区转型发展,茶山林场森林小镇项目作为国有林场转型的试点率先推进,天柱峰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示范森林公园。农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转变了山区农民经营林业的观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先后获得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国家林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行政综合开发试点县等荣誉称号。2022年7月全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员部署暨油茶竹产业发展现场会在铜鼓召开,会上,副省长陈小平对铜鼓县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3.优化工业产业体系,奠定生态经济基础

    铜鼓县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笋(竹)精深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的生态+大健康生态工业产业体系。江西尚朋、厚德模具、江西仁和、民济药业、康隆莱健、江桥奔步科技、江西腾达竹业、华裕种禽等一批超亿元项目,已成为铜鼓经济新的增长点。江桥奔步科技以其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利用铜鼓本地丰富的毛竹资源优势,创新开发系列竹制产品,全球第一款竹制键盘在此产生,其竹电脑升降桌、竹音箱、竹手标等产品远销国际市场,受到国际市场的好评。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业、竹木加工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为主的生态经济体系生产总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的36.38%

4.升级生态旅游体系,全域旅游创佳绩

铜鼓县不断提升旅游项目品质,构建了“明星景区+乡村旅游点+农家乐”的三级全域旅游体系。截至目前,铜鼓县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AAA级景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乡村旅游点3处,一批中国金牌农家乐。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10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2亿元。

三、特色与亮点

(一)科技创新引领竹产业转型升级

    现代生态竹产业园区打通“金山银山”转换通道。铜鼓县建设面积达600多亩的现代生态竹产业园区,打造了集产品制造、包装、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竹产业集群,打通了竹资源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创新设计研发系列竹产品,将不同品质的竹材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优质毛竹生产竹制电子精品、竹材家具及装潢建材,杂竹及其他余料生产小产品。

    大中小企业齐放异彩。龙头企业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开发竹键盘、竹鼠标、竹音箱等20多个系列精品,使竹产品附加值提升25倍以上,2021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纳税总额1200万元。现代生态竹产业园区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年均产值达22亿元以上,年销售额达16.58亿元以上小竹桌、竹工艺品、竹牙签等小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年产值3.38亿元,年销售额2.29亿元。目前,铜鼓牙签占浙江省义乌批发市场80%的市场份额。

)多元融合,打响“来吧 铜学”研学旅游产业品牌

铜鼓县充分发挥优美山水、厚重文化、绿色生态等优势,围绕“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铜鼓”发展目标,积极打造以研学引领生态、红色、康养及乡村旅游,取得了巨大成功,打响了多元融合的“来吧 铜学”研学旅游产业品牌。

研学文旅带动全产业链发展。铜鼓县研学文旅以“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发展路径,打造21处研学旅游目的地,构建多彩研学课程体系,设计10条精品研学路线,创新特色文旅产品,实现了研学文旅带动全产业链条发展,促进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大塅镇构建“一心两翼三带四花”康养天堂

构建了“一心两翼三带四花”绿色发展空间。即以镇城区为核心;以天柱峰和汤里两大景区为带动全镇经济腾飞的两翼;沿220公路省道建设十里风光带,沿天柱峰至汤里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带,沿公益村至交山村建设产业示范带;布局荷花、菊花、栀子花、黄精花。划定了文旅与康养功能分区,实现“春赏花、夏避暑、秋收获、冬养生”的文旅与康养融合的“康养天堂”体验

    康养与文旅、农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依托“两翼”创建“金桥示范区”,形成田园浒村、诗画公益、古韵古桥等田园风光的省级AAA旅游乡村。建成万亩有机白茶种植基地、三千亩黄精种植基地和五千亩中药材基地。

大塅镇先后获“国家生态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等多项国家级称号,成为以康养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样板。

)创新体制机制,保障两山转变

铜鼓县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有关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理念,有效保障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出台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县乡考评机制,成功获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压实“绿水”生态管护责任,完善河(库)长制,构建县乡村三级河(库)长制,获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江西省委高度评价。

优化“青山”管护机制,提升“林长制”,构建“一长两员”管理体系,守护铜鼓青山,筑牢生态屏障,使森林覆盖率持续稳定增长。


    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创新生态保护司法理念,率先把“恢复性”司法理念运用于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中,加强“以案为鉴”宣传,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为绿水青山保驾护航。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形成“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赋能全县高质量发展。

开展县、乡镇、村三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评估,积极探索跨地市、跨乡镇、跨村落的三级横向生态补偿方式。

四、展望

成绩已是历史,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铜鼓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们不惧艰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