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依据】
铜鼓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始终把安全发展与灾害事故防御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安排部署应急管理工作。
为系统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江西省“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宜春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和《铜鼓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目标任务】
为适应当前应急体系的新形势、新变化,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结合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坚持预防准备和应急处置并重,常态安全管理和非常态应急管理相结合,整合全县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单位的应急体系建设需求,重点解决跨部门、跨区域的全局性、共性问题,强化风险管理与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准备与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基层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 推动区域协作与跨区域协调联动,构建“十四五”时期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
【主要内容】
前言包括:1.编制依据2.规划范围3.规划定位
一、应急体系现状与形势包括:1.“十三五”期间应急体系现状 2.“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 3.“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二、“十四五”时期应急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包括: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发展目标 4.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5.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6.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7.监测预警及管理整治系统建设 8.强化治本攻坚,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9.强化应急物资保障 10.完善应急管理专家(人才)队伍和辅助决策体系建设 11.推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12、完善灾后救助及恢复建设 13、强化科普宣教体系建设。
三、重点工程包括:1.综合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2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 3.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程 4 .消防科普体验馆建设工程 5 .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6.自然灾害防范能力提升工程。
四、保障措施包括:1.强化组织领导 2.强化资金保障 3 .强化人才保障 4.推进工作机制建设 5 .健全监督评估 。
【涉及范围】
本规划针对铜鼓县区域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等应急事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规定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恢复与重建等环节的不同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铜鼓县应急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
【执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和《铜鼓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关键词诠释】
应急体系:国家层面处理紧急事务或突发事件的行政职能及其载体系统,是政府应急管理的职能与机构之和。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就要根据突发事件或危机事务,把握并设定应急职能和机构,进而形成科学、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避难场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紧急时避难,闲时利用应急逃生模拟平台宣传应急逃生知识。
次生灾害: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惠民利企举措】
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相结合。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自然规律,关注民生,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以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工作重点;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按照统一领导,协调联动的原则,做到统一指挥,各部门按照职责协同联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应急管理全过程风险管控与应对处置,增强我县应急体系建设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解读人:姚思敏 电话:0795-8713338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