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

铜鼓县乡村振兴局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22年,乡村振兴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效,有力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来抓。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持续深入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全县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易地搬迁后扶“第三方电访制”、农村住房保障、大段公益村乡风文明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融入等先后在省乡村振兴局公众号上刊登推广。其中,易地搬迁后扶“第三方电访制”还同步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众号刊发推广。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成效

(一)坚定政治站位,着力完善有效衔接工作体系

1.深化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推进制度保障。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县委县政府强化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挥调度,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5次、县政府常务会4次、县长办公会4次专题研究部署,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共召开6次会议进行专题调度。着力完善工作推进体系、结对帮扶体系、督查调度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形成“三级书记带头抓,四套班子齐上阵,部门单位齐参与,全县大动员”的工作格局。结合“每月一主题”专项排查工作,紧盯重点工作、短板弱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同志带头执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调度”,共专题调度20多次,现场办公20多次,全面压实各级责任,推进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

2.实化作风保障,持续推进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1—11月共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18起,处理34人,其中立案处理14人,组织处理20人。常态化开展驻村工作督导,先后开展督导2轮次,发出通报1期,提醒通报并要求责令检查驻村干部1人次,约谈提醒了2个单位党委党组负责人。

(二)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设立1000万元巩固基金,及时消除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教育帮扶全面抓实双负责制,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资助贫困学生3861人次,累计发放资助金243.48万元;核定全县享受中、高职“雨露计划”313人,发放春季补助资金共计47.1万元,做到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完成送教上门11人,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脱贫户家庭子女无辍学失学现象。

2.健康帮扶执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恢复基本医保公平普惠功能,完善统一规范的医疗救助制度,巩固提高救助水平,明确救助费用范围,严格按照基本医保“三个目录”规定进行救助,对八类人员分类按不同标准予以救助。深入实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统筹推进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工作。1-9月已完成尿毒症免费透析救助256例,儿童先心病救治1例,重性精神病门诊免费救治89例,“光明·微笑”工程免费救治83人。积极推动确定二十五类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定点医院,做到新发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销号一例。加强对已签约脱贫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长期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目前已完成重点建档立卡脱贫户、监测对象签约2806人,已基本完成履约5次。

3.危房改造在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人群住房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全县农村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排查户数共计18759户,排查发现C类经营性自建房9户,全部完成整治。完成2022年农村危房改造19户,完工率100%;拨付危改资金7.55万元,拨付率20%。目前,正在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提升验收检查、复核鉴定及危房改造资金拨付工作。

4.饮水安全由乡镇每月推送饮水不安全统计情况,对发现饮水安全问题进行及时了解。疾控中心在丰水期对饮水工程进行抽检,各采取了24个点44个样点,检验结果为合格。通过聘请第三方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物业化统一服务管理,服务内容包括负责小微型农饮水厂管理人员水厂运行的专业培训;提供净化、消毒药剂,并提供生产指导;提供水质检测服务;提供小微型农饮水厂设备维修保养服务及水池清理;提供水源地巡查、清理服务等,已对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了一次水质检测,第一次水质监测结果均为合格,第二次水质检测正在开展。建立了饮水安全台账,全县共24529户,其中集中供水户21619户,分散供水户2910户,均为饮水安全。

(三)牢牢盯住监测帮扶,科学筑牢防贫机制

制定《关于建立防止新发生返贫致贫风险机制的实施办法》,推出“农户自主申报、干部入户排查、部门数据比对”三条路径,确保了“三类人员”监测到位、发现及时、纳入精准、帮扶有效。今年印发申报明白卡2000余份,在人口集聚区域进行张贴、向所有重点人群发放,提高知晓度。截至目前,群众通过手机APP自主申报228户,通过审核25户;基层干部排查共39户,通过审核9户;每月定期与行业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共识别监测对象250户。针对识别原因,精准施策,截至目前全县共识别监测对象284户,通过帮扶已经消除风险的有156户,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28户中,共计享受健康帮扶122户、教育帮扶62户、社会保障帮扶114户、社会帮扶12户。

(四)紧紧抓住“四项动能”,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1.产业帮扶。针对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印发《铜鼓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产业帮扶工作要点》。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富硒产业为引领,大力推动黄精、茶叶、竹笋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巩固提升我县特色产业。为带动脱贫户发展产业,全面增强我县脱贫户的自主“造血”能力,安排100万产业奖补资金。出台了《铜鼓县2022年特色种养业奖补指导意见》和《铜鼓县2022年特色种养业奖补指导意见(补充说明)》,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全县产业帮扶成效。2022年下达衔接资金6738.72万元,其中产业扶持安排4195.26万元,占比62.26%。

同时,全力推进消费帮扶。2020年以来39个供应商申请扶贫产品,认定产品111个(含同类产品),完成扶贫商城铜鼓馆39个产品上架工作,获得国家扶贫产品工作编码产品33个。利用各种销售渠道,累计销售扶贫产品9500余万元。

2.稳岗就业。强化脱贫人口就业信息常态化管理,每月进行动态监测,精准实施就业培训和推荐,通过送岗入户、职业推荐、就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促进充分就业。今年以来,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015个,建立就业帮扶车间15个,发展家庭农场23家。简化交通补贴申领程序,发放外出务工人员第一批一次性交通补贴1769人82.19万元。同时,积极应对,探索推行线上“点对点”招聘,实现“只要不挑三拣四、三天内实现就业”的高效对接。全县脱贫劳动力6053人实现就业4902人,就业率81%,基本与去年持平。

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近两年来共投入6500多万政府债券资金和衔接资金用于安置点后续扶持产业和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其中后续产业项目45个(含光伏发电项目16个、后扶车间29个)。后扶车间解决了150多户搬迁户和1000多名农户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有4000多人易地搬迁户获得产业帮扶,实现了所有安置点产业带动全覆盖,户均增收2000余元。开展“第三方电访”易地搬迁户,反馈的6大块394个方面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到位。组织县消防救援大队以及县自然资源局一起对全县6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以及后扶车间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和消防安全排查、宣传、培训演练54次,现场培训1234人,发放消防安全宣传手册约510份,发放消防安全海报约360份。排查安置点消防安全发现问题65个全部整改到位。在8个集中安置点设立“有求必应”一站式服务专柜,解决搬迁户跨乡跨村办事“两头跑”问题60多例。完善“点长”机制,定期月调度、定期动态监测、对接关爱帮扶、安置社区帮扶共建。

4.智双扶。持续做好“三讲一评”工作,印发《关于转发〈永宁镇脱贫户三比三促三评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督促各乡镇开展“感恩奋进脱贫户”“勤劳致富脱贫户”“文明先锋脱贫户”系列评选活动,同时在各村设立道德红黑榜,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和负面案例进行公示公告,2022年共评出红榜180余人,黑榜90余人。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弘扬时代新风,在各村设立红白理事会,印发《铜鼓县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实施方案》,探索开展积分制管理。结合各乡镇各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际站(所),做好“童心港湾”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指导、督促“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的“童心港湾”建设,加强感恩教育,进一步增强了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把牢资金项目,优化资金绩效管理

2022年,共下达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738.72万元,其中产业项目投入4195.26万元,产业占比62.26%。截至10月27日已拨付资金5425.36万元,拨付率80.51%。为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县乡村振兴局每月开展项目资金督查,督促项目实施进度;县财政局支付系统实时监测项目支出进度,每月对项目实施进度和支出进度进行通报。搭建县级资金项目管理平台,从项目入库到资金下达到形成资产,以及后期经营运维、处置,全方位对资金和资产进行监管,行业部门参与项目前期审查、后期验收,压实各行业部门责任。将项目档案所需要的材料按项目实施步骤穿插到平台操作过程中,帮助乡镇村留存、完善项目档案。对项目实施和资产经营管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时进行预警。

(六)统筹攻坚合力,持续推进大帮扶格局

1.定点驻村帮扶。省级层面。共有5个省级单位到铜鼓挂点帮扶乡村振兴重点村,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市级层面。市直单位挂点帮扶13个“十四五”重点帮扶村、红色名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200人以上,下派第一书记11人,驻村工作队员14人。县级层面。四套班子领导挂点“十三五”脱贫村和“十四五”乡村重点村,牵头负责脱贫村和重点村系列工作。进一步优化调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力量,继续贯彻落实乡镇班子成员“包村挂点”机制,全面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2.企业和社会组织帮扶。今年以来,共组织爱心企业家开展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困难学生、孝心典型评选等活动20余人次,捐款捐物金额6万余元,受益群众200余人。铜鼓县工商联、县委统战部、县工业园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联合举办2022年度统一战线“同心•助学圆梦”助学活动,来自铜鼓县的36家爱心企业、2个爱心商会和5处爱心宗教场所为78名相对贫困家庭学生发放了爱心助学金,捐助总额达23万余元;铜鼓县乡村振兴联系爱心企业,成立“徽骆驼”乡村振兴助学金,2022年拟资助义务教育在校生、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人,捐赠总额2万元。

3.综合保障帮扶调整优化民政政策措施,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弱项,适度扩大兜底保障和福利政策覆盖范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县农村低保户共2525户4188人,其中脱贫户1174户2668人,占比63.7%;1-10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672.6641万元。全县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353人,其中建档立卡特困供养对象285人。1-10月农村特困资金累计发放298.063万元。全县重度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1983人,其中享受补贴的建档立卡残疾人438户890人,1-10月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11.68万元。1-10月对建档立卡对象开展临时救助121人次,救助资金15.9027万元。

二、典型经验

1.先行先试,探索农房保障新模式。针对铜鼓县土坯房存量较大、山区雨季地质灾害易引 发住房安全隐患等系列问题,制定《铜鼓县农村危旧房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推出拆旧建新每户补助2万元、修缮加固每户补助1万元的标准。在对象上,覆盖所有符合一户一宅政策规定的一般农户;在时间上,政策持续至2025年12月,覆盖整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期。一是多维结合,健全农房排查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核定底数,铜鼓县多维度夯实排查机制。开展群众自主申报“时时查”、干部进村入户“月月查”、聘请第三方拉网式“半年查”三种方式相结合,确保住房安全问题无死角排查到位。二是生态标准,突出农房改造刚性要求。对改造提升的农房,统筹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改”和微田园、微菜园、微花园“三建”,在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同时,推动农家乐、康养客栈、民宿、农耕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努力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总体要求。三是统筹统支,优化农房改造资金保障。为有效破解农房改造资金瓶颈问题,铜鼓县建立“2+1”模式。即:统筹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2类项目资金,创新设立县财政“建房改房专项资金”。

2.探索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第三方电访制”。为全力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铜鼓县出台《铜鼓县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实施方案》,在主导推出“五个一”举措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开展电话访谈,强化动态监测。一是精准培训,确保“专业人做专业事”。着重在三个方面强化访谈人员培训。思想意识。要求访谈人员热爱家乡事业,对“三农”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对困难群众有感情,态度端正、用心用情。语言表达。要求访谈人员同时具备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铜鼓客家方言,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对铜鼓县情有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业务技能。要求对国家易地搬迁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对全县安置点各项建设有较细致的掌握。二是把准内容,确保“面向群众突出重点”。访谈内容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就业、饮水情况、社区管理、“点长管理”和群众“急难愁盼”等情况。根据每半年集中访谈一次的要求,按照不同时节、不同地点、不同背景,因地制宜制定访谈计划,靶准访谈内容。三是健全机制,确保“存量清零增量随清”。针对收集反馈的问题,铜鼓县完善核查整改机制。排查核实机制。根据访谈情况,乡村振兴局和乡镇会同一起,逐点逐户核实。按照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3大类,细分住房质量、教育、医疗、饮水、产业、就业、社区管理、小菜园和其他急难愁盼等9小类,进行分析归类,建立翔实的问题清单。整改清零机制。针对问题清单,逐项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按照行业部门参与改、乡镇党委牵头改、安置点上具体改、乡村振兴部门指导改的原则,通过下发督办函、“周调度”和实地验收等方式,上下联动、一体推进问题整改,切实做到存量问题“常态清零”、增量问题“动态随清”。

三、主要问题

(一)防返贫监测工作方面。在数据比对时,因各部门系统权限限制,存在数据获取困难、比对时间长、比对范围窄等问题。在核实群众家庭情况时,对家庭成员在外县外省的经济情况难以核查清楚,对精准判断会产生影响。

(二)产业发展方面。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当前部分乡村产业还处于低端,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单一,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适应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部分村集体主要依靠政策性、补偿性收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三)脱贫人口就业方面。当前省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地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脱贫劳动力在返乡后难以找到符合心理预期薪资的岗位,导致失业,回乡没有合适岗位。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