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相关的工作进展信息】铜鼓县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厕所革命”2023年工作情况进展

访问量:

关联稿件:

一、工作成效   

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见成效。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2023年前三季度共清理各类垃圾7365吨,拆除“三房”324间,清除残垣断壁600处,清理水塘342口、清理沟渠342公里、清理各类废弃物210吨,清理杂物乱堆乱放点1900处,全县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5G+长效管护平台截至目前为止,我县各乡镇关注量人数1.6万2023年上半年已处理各类事件数294起,进一步落实村庄常态化长效管护工作

农村“厕所革命”有序推进。印发《铜鼓县2023年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方案》(铜村治办字〔2023〕3号)、《关于做好铜鼓县农村厕所革命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铜村治办字〔2023〕7号),4月份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暨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推进会。截止9月20日全县已完成农村户厕新改建571个普通整改283个,完成全年总任务数的85.4%。全县目前已有34个村无害化卫生厕普及率达到85%以上。

二、特色亮点

)开展环境整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要求,统筹谋划、高位推进。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组长的新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铜鼓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铜鼓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乡镇场党委、政府是组织实施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负主体责任;及时传达学习和部署落实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精神,召开县、乡、村三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落实部门牵头职责,制定《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等“1+8”专项行动方案,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搭建好“平台”。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按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进行分类试点,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覆盖率100%,全县9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的所有生活垃圾均通过“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运至县垃圾填埋场处理,除永宁、温泉及县城大型垃圾压缩站还在建设中,其它乡镇均建立了垃圾压缩站,县、乡、村三级均配置了垃圾收集运输设备。按网格化的方式配齐农村保洁员,全县现有农村保洁员328名,县财政每年安排220万元用于发放保洁员工资,同时各乡镇按6:4比例落实配套资金,每年投入300余万元用于采购垃圾清运处理设备,确保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健全“五定包干”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严格执行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五定包干”(定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责任、管护经费、考核奖惩,建立乡镇组织、村级实施、农户落实“门前三包”)的包干工作机制县乡两级全面建立农村清扫保洁、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清扫保洁制度”、“四督四评制度”、垃圾收集转运中转制度等,积极建设推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整合“雪亮工程”“平安乡村”平台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运用引导广大群众加大对村庄环境治理问题的投诉举报

三、存在不足

在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奠定了一定基础,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村庄规划有待完善。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大部分村庄没有突出鲜明特色和村庄文化;另一方面,一般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形式单一,未按规划执行,加上村民自主建房盲目仿效与攀比,建筑风格不一,形成乱象。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我县农村人口居住过于分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村庄环境整治财政资金投入有限,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是建设标准高。一般村建设还停留在环境整治、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建设内涵不深,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还停留在点上,没有全面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创新举措。对照千万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领导,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县四套班子每人挂点一个乡镇或一个村庄,县直部门和乡镇成立一个工作专班,组建一支队伍,村庄环境整治的各项任务分解到人,一步一个脚印,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各项建设任务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争取项目支持,围绕乡村振兴,积极争取国家债券项目和政策性银行贷款的资金支持,补齐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短板;二是整合资金,通过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村公路、产业发展、“一事一议”等涉农项目资金,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加大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三是发挥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等社会机构的作用,积极动员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支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