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宁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主线,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脉络,创建“12345”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社会基层治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筑牢基层安全稳定防线,全力推进平安永宁建设工作。
守牢一条底线
不出安全稳定事故,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永宁镇的基本底线。全镇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落实安全稳定“一岗双责”,坚持不出事底线思维,扎实有效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持续用平安稳定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管好两块区域
永宁镇作为城关镇,既有农村也有社区,立足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形成一网统管“联动网”。社区创新开展“一网五管家”基层治理新模式,划分为58个网格,通过市场化聘请全能管家58名和单元管家241名,落实“四访五查六服务”职能,对楼栋长、物业和业委会进行走访300次、排查隐患500次并进行处置、服务民生实事1300件。整合县直单位部门、社会各界组织等资源力量下沉网格,对重大问题统筹协调解决,目前有监督管家188名、联络管家92名和帮办管家35名。农村设置“镇党委—村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员—群众”五级网格管理模式,打通党委决策到农户知晓的全链条式服务,做实安全稳定的宣传、排查和整改环节。
坚持三项制度
一是坚持周通报制度。镇社会治理办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调度村社区涉稳人员和案件进展情况,布置本周重点工作。二是坚持月专题会制度。每月由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专题会,各村社区书记汇报安全稳定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对工作滞后的村社区进行提醒督促。三是坚持“红黄牌”督办制度。对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推行“红黄牌”督办制度。挂牌后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督办,督办时间为一个季度,督办期间事故或隐患成功化解或降低的,“红牌”降为“黄牌”,“黄牌”给予解除,挂牌结果与年底干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挂“红牌”的村社区不得评优评先,且挂牌期内干部不予调动。
紧盯四类隐患
一是紧盯重点“人”。紧盯辖区信访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201名重点人员,摸清底数和动向,落实镇班子成员、镇干部、村社区干部“三级稳控”责任体系,确保重点人员管控到位。二是紧盯重点“地”。定期对4处宗教活动场所、35家企业、九小场所、11处水库、27处山塘、61处地质灾害点、80户空心房等重点场所进行巡查,做到心中有数。三是紧盯重点“时”。紧盯重大节日、两会、极端天气等时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风险研判,确保节日期间工作不断档、力量不减弱。四是紧盯重点“事”。扎实做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稳评工作,全面摸排项目隐患,把各类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防控、早处置”。
落实五个闭环
一是落实思想认识到位。始终将安全稳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逢会必讲,提高安全稳定工作在高质量考核中的比重,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发生稳定事故实行一票否决。二是落实人员配备到位。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党组织领导下成立4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水上救援、地质灾害、消防安全等5次演练;由公安、法官、律师、村书记、调解能手和干部12人组成基层调解工作室化解信访积案4起;成立20人的永宁义警队伍,参与夜间巡逻和电瓶车戴头盔劝导8次。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到位。优先安排工作经费50万元用于保障安全稳定工作顺利进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400万元整治3处地质灾害点、投资200万元聘请全职网格员58名、购置5万元防汛抗旱物资、投资30万元改善交通安全设施、争取20万元救济困难信访积案人员等。四是落实问题解决到位。对于专项排查发现的问题按照归口交办,落实党政班子、干部和村(社区)“三级包保”责任,能解决的统筹各方力量协调解决,难以解决的做好解释和稳控,并定期调度进展情况,杜绝“掩耳盗铃”式整改。五是落实应急指挥到位。建立党政双主官担任总网格长,班子成员担任一级网格长、各村社区书记担任二级网格长的纵向应急指挥体系;同时建立由镇应急管理指挥部总协调度,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水利、林业、住房和交通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横向应急指挥体系。确保任何突发事故一旦发生应急预案即可启动、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