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铜鼓县永宁镇坪田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这个占地7平方公里、拥有667名村民的“铜鼓乡村旅游第一村”用党建红、产业金、人才橙、民风蓝、乡村绿五色绘就出乡村文明善治共富的多彩画卷。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红色战斗堡垒
站在坪田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中共铜鼓县永宁镇坪田村支部委员会的牌子格外醒目。
村党支部将文明创建作为“书记工程”,通过网格划分责任区,让“创建全国文明村”成为全村共识。党员“三亮一晒”工作机制(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晒家风家训)进一步升级,20余个党员联系点织密服务网络,带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蓬勃发展。
抓好后备力量培养,注重从优秀大学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村民小组长中发展党员。已选配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2名村“两委”后备干部。全面推行“一对一”帮扶,进行思想上引导、作风上身教、业务上帮带,促进后备力量快速健康成长。
创新发展思路,打造金色乡村产业
金色已经成为坪田的最靓丽底色。近年来,坪田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头冬种油菜、夏种水稻,让春天的朵朵油菜花和秋天的滚滚稻浪已经成为坪田的新名片。
利用坪田海拔高、空气好、气温低的优势,全面推广民宿、农家乐,以村部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打造精品民宿1家,标准民宿20余家,吸引近3000名省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带动20余户村民致富。大力发展乡村采摘。种植黄桃、鹰嘴桃、雪桃和黑梨四种水果500余亩,成为群众“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赏雪”的好去处。与3家旅游公司签订协议,吸引省内外近10万中小学生前来开展研学活动,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
发掘乡土人才,凝聚橙色人才合力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如今,坪田村的茶旅融合已现雏形,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品茶,入住茶山民宿,参与茶趣DIY。这都得益于村上大力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将“国茶人物·制茶能手”邱海彬引进回乡,创业致富,带动坪田村8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6000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
按照“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农民互训”方式,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致富能手,如甲鱼养殖大户王发祥、民宿创始人赖慧琴等。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教育引导,树立蓝色文明乡风
“我们在《村规民约》中规定村民除‘婚丧嫁娶’外,其他一律禁做酒席,现在村上大操大办酒席的情况已经基本杜绝了”坪田村党支部书记张继辉介绍到。
40余场“田间地头宣讲会”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30户“移风易俗示范户”、10户“最美家庭”成为文明标杆,郑有生成功获评“铜鼓好人”,用榜样的力量推进良好家风建设,让道德之光闪耀乡野田间。
春节的龙狮表演、夏季的村晚、秋季的丰收节活动……7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全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阵地”,整合上会馆、三军殿、知青故事、廉洁家风馆等文化资源,传承发扬和谐、文明乡村传统文化,让坪田特有文化厚植于心、代代相传。
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绿色秀美乡村
干群齐心共同推进乡村建设、不断刷新乡村颜值,村域环境实现“脏乱差”向“洁净美”的华丽蜕变。
12公里双车道“彩虹路”成功通村到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城市公交。率先启动乡村“一户多宅”整治,对核心区房屋全面改造提升,建设配套休闲凉亭、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保护原生态农村风貌。
结合村史村情,因地制宜打造知青驿站、廉洁家风馆、客家博物馆、向日葵基地和红领巾菜地以及油菜花田等观赏性景点,实现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双提升。
从产业强村到文化兴村,从环境美村到善治安村,坪田村的文明创建之路,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如今的坪田村,将以全国文明村镇为新起点,在乡村善治共富的征程上阔步前行。